非洲的“埃博拉疫情”还没有结束,2015年5月,美洲就出现了一种虫媒病毒的暴发流行,这种虫媒病毒就是“寨卡病毒”。截止2016年1月底,美洲已有24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“寨卡病毒”感染病例,该病毒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而传播的,天气渐暖,蚊虫开始滋生,防止蚊虫叮咬,切断传播途径,做好“寨卡病毒”的防控工作,就显得尤为重要。只要我们充分了解疾病的特点,日常生活中积极做好该疾病的预防和控制,注意好个人卫生,加强对传染病的宣传和了解,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。
一、 “寨卡病毒”临床表现:主要表现为发热、皮疹(多为斑丘疹)、关节痛、肌肉痛、结膜炎等,约80%的为隐性感染,仅有20%出现过上述临床症状,一般2~7天后自愈,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,少数人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,孕妇感染后可能致新生儿小头畸形。到过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老师和学生,特别是外国留学生,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及时就诊。
二、 那么正常情况下,同学们如何做好预防措施呢?
1、 生活有规律,保持充分的睡眠,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。要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,劳逸结合,无论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,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,容易受到病毒感染。
2、 衣、食细节要注意。春季气候多变,乍暖还寒,若骤减衣服,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,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。合理安排好饮食,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,也不宜过食油腻。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,如不吸烟、不喝酒,要多饮开水,摄入足够的维生素,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质、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,如瘦肉、鱼类、禽蛋、大枣、蜂蜜和新鲜蔬菜、水果等。
3、 切莫讳疾忌医。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,易被忽视,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,特别是有发热症状,应尽早明确诊断,及时进行治疗。如有传染病的情况,应立刻采取隔离治疗,以免范围扩大。
4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。要保持学习、生活场所的卫生,不要堆放垃圾,防止蚊虫滋生,预防虫媒传染病。饭前便后,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,打喷嚏、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,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,勤换、勤洗、勤晒衣服、被褥,不随地吐痰,个人卫生用品且勿混用。
5、 加强锻炼,增强免疫力。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,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。在锻炼的时候,必须注意气候变化,要避开晨雾风沙,要合理安排运动量,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,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。
6、 定时打开窗户自然通风。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,改善室内空气质量,调节居室微小气候,是最简单、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。
7、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,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,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,减少集会。
8、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消灭蚊子;注意居室灭蚊;如果不能保证彻底灭蚊,房间内则要有有效的防蚊设施,使用蚊帐。必要时,宿舍要安装防蚊纱窗。使用驱蚊剂,应每隔数小时重复涂擦;外出时(特别是由黄昏至日出时)穿长袖衣服。
9、 出国留学、旅行或公干(尤其是到过疫源地的国家)的老师或同学,特别是上述地区的外国留学生,回到学校后,要到门诊部预防保健科登记,如果身体出现不适症状,如发热、皮疹、肌肉痛、关节痛等,需要到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,明确诊断,门诊部预防保健科备案登记,并上报学校和卫生行政部门,并对与之密切接触者,进行隔离观察和场所消毒,防止疫情扩散。